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推薦國內稅務諮詢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申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 台中推薦財務管理, 台中潭子建設公司稅務諮詢
徐訏:魯文之秋 人的心理對于某件事某種行動的解釋,有時候不但欺人,而且是欺騙自己的。所以我對于要人的宣言,名人的日記,青年們的情書,以及演說家的演說,我都不全很相信。因此,我對于我自己的心理,有時候也覺得不很可靠了。 離開魯文以前,有十來個朋友問我去巴黎的原由,到巴黎以后,也有十來個朋友問我離開魯文的緣故;其中離前到后,我寫信給國內的親友對于這層理由與原因,也說了好些遍,可是這許多遍一列的申述,關于魯文大學宗教空氣的不習慣,關于其學術思想環境的失望,關于多數扁狹頭腦的中國同學之不相合,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嚴格說起來,這只是事后尋出來的理由,實際上當時的動機并不在這些地方的。本來許多大事情的動機,有時候會發生于一個人的直覺,有時候會發生于一個人的幻想,有時候會發生于一個人一時的感覺,更有時候會發生于一個人一種生理的不適,人情的不滿,甚于大便的不通。有人說拿破侖征服世界的野心為他肚臍上的癬不能博得他太太的歡心,這有它可能性的,那么歐戰的發生是不是為一二個偉人一時心境的不好,或者是為中飯的湯太咸一點,或者為太太誤把汗衫當作他要穿的羊毛衫給他而觸動呢?所謂觸動,這是說,我并不否認歷史上必然性的存在,而是說歷史的過程中,其呈現的時間與樣式,時時可由這些微細的小事而推動而改變。可是這些觸發的小處,是誰都不能知道的,甚至連自己在內。一個人騙了世界以后,同時也就騙了自己了。 在昨天以前,我自己也總以為我離魯文來巴黎的緣故就是那些后尋出的理由,可是在昨夜失眠中,我比較那在魯文與現在的心境,才覺悟到當時的無聊與痛苦以及時時想出逃與自殺的情緒,決不是那后來尋出的理由可以做它的原因的。 這緣故,這原因,現在我可悟到了!─—這只是秋,是魯文的秋,這個蕭殺而陰森的魯文的秋。 對于秋我有一種特別的敏感,這敏感的養成,細說起源,怕還是起根于九歲十歲時候讀歐陽修的《秋聲賦》吧。那時我已經離家,到一個鄉村小學里寄宿,可是我當時并沒有正式入學,只在校長─—是一個老先生─—地方讀古文與經書。教我《秋聲賦》時候記得正是秋夜,或者也是因為老先生因秋夜而想到《秋聲賦》,所以選了那篇教我。那時窗外是芭蕉,墻外是梧桐,蟋蟀不住的叫,秋風吹得紙窗發出蕭殺的聲音,月光照進我們房中,皎潔得使我們油燈失色。此情此景,與《秋聲賦》恰恰相合的。我當時的習慣是先生講解后總要先讀十來遍;我記得那時我讀一遍望望月色,聽聽蟲聲,讀到后來,幾乎以為歐陽子就是我自己了。以前中國教育,與實生活相離太遠,所以不容易使學生理解與記憶;現在自然進步不少。我讀高等小學與舊制中學時候;讀到地理,不注重地圖;講到植物,不注重采標本,其實我們在鄉下,大概的草木都可以有,很可以拿實物給我們看;不這樣做的緣故,想因為教我們的先生,更在我們以前,他雖然知道植物中有羊齒類,但一到野地上也不能說出什么草是羊齒類了。這些讀地理植物還是好幾年以后的事。讀經史古文卻遠在這些以前,書既難懂,觀念也更糊涂,事件也更隔膜,所以當時所讀的書,在腦筋里都好像照相上沒有對準距離與漏光的底片,只是一點模糊的影子,唯有這歐陽修的《秋聲賦》,切情切理,切合我當時一切的環境,所以以后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十五六歲到北平,離家更遠,“每到佳節倍思親”。中秋以后,直到重陽,時時背歐陽子《秋聲賦》以自遣。為這份對于秋的敏感,使我以后讀詩讀詞的一段生命上,特別地被那些關于秋的情緒之作品所吸引,因此也更互為因果的養成了我的秋的敏感。 北平的秋是極短的,因為其短,所以變化特別明顯;當我第一年一個人住在會館時,院中的一株大桃樹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記得頭一晚我臨睡時還是滿樹的葉子,一夜秋風,早晨起來一看,所有樹葉都被秋掠盡了。秋以后它就以一個枯干過冬,春到時只要有一陣雨,滿樹都是花,花謝的時候,葉子就慢慢抽齊補足,于是長長的夏天是豐盛的綠葉,又預備那秋到時的秋風來劫掠了。第二年秋風起時,那一夜我一個人煮了一壺咖啡,吸一罐煙,全夜不睡的守著它,隔一兩個鐘頭我開門到院中去看看,這情景實在太殘酷了,像是冥頑的暴力姿意殘殺無抵抗的婦孺,像是人間的地震,監獄的火災,沒有幸免,沒有逃避,一陣風聲一次崩裂,于是滿地都是瓦礫了。我看它樹干一點一點地光起來,地上的落葉一層一層厚起來,感到真是歐陽修所謂“殺”季了!我沒有法子安慰自己。一到天亮,我就搬到朋友家去。其實搬到朋友家有什么用,北平到處都是一樣,除了中山公園松樹以外,北海中南海早是滿地掃不勝掃的落葉了。 我到魯文的時候也正是秋季,今年的魯文據說天特別冷得早,天天秋風秋雨,我的衣服沒有運到,肉體的寒冷也倍加了心境的凄涼,外加飯館的飯菜生冷,居處沒有開水,以致更顯得秋景的蕭殺了。 在這樣的秋境中,像我這樣初出國的人自然都容易起鄉思的,更何況對于秋有變態的敏感的人呢? 還有是,秋天是脫發的時節。而我的窗外對街是一座滿墻沿著碧藤的洋房,每天早起開窗,看見它一天天薄起來,慢慢露出墻壁,深感是一個凄切的對照。同時從我寓所到我學法文的教員家,又要走五分鐘的樹林,這段樹林的路上,落葉似乎不常掃的,我在那里學法文幾天工夫,我每天覺得腳下的落葉一天天厚起來。這情景真令我日日夜夜關念到北平的樹木:會館的碧挑,三海的柳,南長街的槐,什剎海后門的棗樹,以及三百株花園的叢林;令人關念到故鄉牛車旁的桕樹,小學校墻外的梧桐,院中的芭蕉,關念到兆豐公園的灌木;于是所有國內南北的親友人事與國事都想念起來了!這是秋,是秋天的心,是幾萬里外秋天的心呀! 說實話,整個魯文的城市不過北平中南海北海大,其中學校與教堂占去了一半;旅館咖啡店,寄宿舍到處都是,這個城原是靠大學而生存,學校當時還未開學,所以完全陷于死寂空虛的情境中,以這個死寂空虛的小城來容納那殘暴的秋聲與秋色,于是到處都是秋情了。 秋天容易使人感到老,感到人事飄忽,生命的無常,在死寂空虛的情境中,是更容易令人起這些感慨的。深宮里宮女們的許多關于秋的詩詞,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容易產生吧。 像魯文這個城,學校開學這樣晚,是好像專門為來容納秋天似的。黃昏在一天之中,原是秋在一年之中地位一樣,所以秋天的黃昏,是有兩重秋情的,這時候。路燈還沒有亮起來,我一個人在死寂的“的而蒙”路樹叢里走者,踏著深厚的樹葉,望那凄苦的天色,黯淡的月影,我已感到我心靈是載不起這沉重的秋景了。可是還有風來,我打著寒顫,聽那教堂陣陣的鐘聲,感到我已經個是人,而只是一個靈魂,是一個悠悠無歸宿的靈魂,要追那鐘聲消盡處,皈依那上帝的幻影里去了! 鐘聲,是的,魯文的鐘聲是魯文的文化的表征,是整個魯文的靈魂。但是我不愛,我甚至厭憎;它幾乎是一天到晚鬧著。像魯文這樣的小城何必大驚小怪用大鐘?但是秋恐怕還不止一個,一刻鐘就要鬧一次,一個鬧完了一個鬧,報刻以外還要報時;早晨傍晚,教堂里還要悠深地冗長地敲著駭人的鐘聲。秋天已是夠使人感到老,感到時光的匆匆了,而這鐘聲,則更是存著心時時刻刻要報告你人生在空虛中消磨著;它好像是在冥冥之中站在“無限”的地位上扳著手指用簡單的個數計算你生命的歷程的:“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十一點了!”“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十二點了!”……天天一樣,無窮無窮的,不管你在讀詩在寫文,不管你在用什么思想,不管你在談什么話,不管你在圖書館中尋什么材料或者在旅館里同情人幽會,但是它釘著你耳朵說:“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這是多么可怕!我一聽到它。寫文的時候真會撅斷筆,讀書的時候真會扯碎書,所有的工作興趣都將因此沒有,甚至當我在注重一個美貌姑娘時,一陣鐘聲的震響,我驟然會感到這女子是老了一陣似的;在注意圓月時,一陣鐘聲的震響,我驟然會感月兒也瘦了一暈似的。但是誰有法子禁止它,避開它呢,它是幽靈,也是鬼,跟著你,釘著你,一步不放松你。這實在可怕!或者因為我從來沒有聽見過這樣的鐘聲,這是第—次,時季又正逢到秋天。所以我終是把它與秋天看作二位一體的,假如秋是“蕭殺之氣”的炸彈,那么它就是戰鼓。前者是魔形,后者是魔聲了。其實鐘聲不止魯文有,魯文也不止秋天有,但巴黎上海同樣的鐘聲則因為人事的煩雜與匆忙,(www.lz13.cn)地方又大,又熱鬧,自然不容其永釘在耳根。我想就是在魯文,冬季開校以后,學生一多,一熱鬧也會好一點的。可是這個秋,我過著了這個秋,我胡子因此更長起來,頭發因此更脫起來,眼睛因此更加近視起來,背脊因此更加駝起來了。這是秋,是魯文的秋,這個蕭殺而陰森的魯文的秋!于是我只好逃避,可是,魯文的秋也已經被我過光而隨即消逝了。我現在關念魯文的冬天。 本來我有一個特別的想法,我以為夏天冬天是住小城或者鄉村為好,秋天則最好在都市里消磨,都市里比較沒有這些明顯的時節變換的痕跡,人可以不太被這種刺激人太深的時令所刺激。然而今年我又過得相反了! 但是掩飾這矛盾與脆弱是有許多理由的,意大利殺了人不還說是以文明給人么,所以我也自然被我后來尋出的理由所糊涂了! 巴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夜十二時 徐訏作品 徐訏:夜 徐訏:談美麗病分頁:123
12件能讓你開心的事 1.每天拍幾張照片 心理學家建議,每天用相機拍下一些身邊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樹木、路邊的小花、鄰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禮。將這些隨時可能被遺忘的片段記錄起來,當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時,你會覺得所有的細節都是美好回憶,沒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會很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2.看悲傷的電影 看一部令人傷感的電影,如《當男人愛上女人》,情難自禁時,不妨盡情地放聲哭出來,然后安慰自己說,還好這只是電影情節,并不是真實的生活,心情便會大有改變。這是一種反向思考的方法,常運用在心理學中,協助人們換角度思考問題。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夢 不少能干的主婦,會從星期六一大早起床開始,馬不停蹄地做家務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馬桶等。這樣的習慣常常會讓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憊不堪,并影響到星期日的睡眠。不妨暫時拋開那些瑣碎的家務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個美美的白日夢。不要自責,而應鼓勵自己說:“我工作那么辛苦,揮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可厚非。” 4.定期寫郵件 和相識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郵件的形式保持聯系。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只是在紙上隨手涂鴉或草草地寫上幾句,便能反映出潛意識中的心理狀態,寫郵件也是如此。而定期與朋友通郵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僅能協助你放下心里的事情,還能協助你拾起被淡漠的友情。 5.在水邊散步 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于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協助人放松身心,即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頃刻悠閑。 6.偶爾吃一頓大餐 吃一頓大餐的美妙在于,不僅能享遭到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讓你感覺自己遭到了特別禮遇。人在遭到與別人不同的照顧時,心情會不知不覺地變好。我們在小時侯都可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當父母特意為你買了一只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漂亮的碗,你會高高興興地吃下比平時多的食物,即便不愛吃的食物也變得“可愛”起來。 7.每星期做1次美甲 當看見自己又長又臟又難看的指甲時,沒人會有好心情。每星期做1次美甲,不僅能讓你的指甲看起來愈加整潔、漂亮,還能讓你有“一切盡在掌握”的滿足感,人也由此變得豁然開朗。 8.參加集體活動 雖然獨處也是調節心情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要吝嗇自己的休息時間,分出一部分給集體活動。登山、郊游、野餐、party、歌友會……鼓勵自己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你會在共同的玩樂中找到讓自己堅強、平和的力量。 9.定期游泳 游泳是最消耗體力的運動之一,但這種讓人精疲力竭的活動,能讓人擺脫煩惱,身心舒展。選擇一個人去游泳也不錯,被水包圍其中,再糟糕的心情也能被軟化。 10.一邊開車,一邊大聲歌唱 心情不好時,打開車上的收音機,調到較大音量,跟著里面播放的旋律大聲歌唱,完全不必在意別人投來異樣的眼神。也許此時的你在別人眼中有點傻乎乎的,但這確實是一種讓人快速釋放心情的好方法 11.一邊喝咖啡,一邊讀小說 挑一家出名的咖啡館,帶上一本近期最讓你感興趣的小說,選一個靠窗邊的位置,坐下來點一杯咖啡,邊喝邊讀……是的,這是電影里常常出現的“小資”鏡頭。(勵志一生 https://www.lz13.cn)但那又有什么關系,讓自己體驗一下電影中才有的浪漫鏡頭,你也會遭到氣氛的影響,得到真實的放松和享受。 12.給朋友寄卡片 挑選10——15張別致的卡片,放在包中隨身照顧,在等公共汽車、排隊結帳、等人時,隨手拿出一張寫上只字片語,如 “想念你”、“愿你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氣一樣燦爛”、“一定要幸福喲”、“想起我們上大學的日子”等等,然后郵寄給你的朋友。當所有的卡片都被逐個寫完并郵寄出去后,一想到朋友們收到卡片時驚喜的表情,你會露出發自內心的誘人笑容。【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高三學生每天必做的“八件事”] [中國人一生最喜愛的三件事]分頁:123
心在哪里安放 文/孟憲利 一 1997年,我大學畢業。在我到國家部委工作之后不久,爸爸滿心歡喜地從山東老家來看我,想要感受一下兒子帶給他的榮光。 當時我住在單位的集體宿舍,我只能把爸爸安排在附近的旅館,那是一家地下旅館。 這是一個與老人家傳統意識、近期想象、來時預期全面沖突的安排。在去旅館的路上,老爸滿臉的失落,看得出他內心一直在激烈地斗爭,體會著兒子的不近人情以及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所帶給他的驚詫。 在地下室剛剛坐定,爸爸終于還是開口了:“兒子,你就讓你爹住地下室啊?家里人都說你在國務院工作,風光得很呢!怎么老爹來北京了,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爸爸的話,顯然刺痛了我,我無法解釋他所不了解的北京,恰如我也無法解釋他所不了解的基層公務員。 二 兩年之后,我終于趕上了機關福利分房的末班車。歡欣之余,讓我忐忑的是,按照既定的分房方案,我的分房資格還有待核準。 在找了分房辦數次無果的情況下,抱著最后的一絲希望,我給分管副部長寫了一封有生以來最煽情的“求房信”: “……每當我加班很晚,拖著疲倦的身軀,帶著忙碌了一天的工作所給予我的內心的充實,擠上通往集體宿舍的最后一班公共汽車時,我茫然地看著絢麗的北京,感受著萬家燈火、各居其所的安寧,我就覺得自己像一個流浪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每當此時,我就想起小時候我在野外走丟了,等待著媽媽牽著我的手回家。而此時,在我給您寫這封信的時候,遠離了家鄉親人、孑然一身來到北京的我,是多么希望您就像小時候牽著我的手的媽媽那樣,向我伸出溫暖的援手,牽著我回家。” 這是我第一次為了個人目的而動用煽情術,半假的真情散落了一地。 結果恰如荒野里的期待,我分到了一套一居室。房子很老舊,不到50平方米,但這房子對于我來說意義重大,我仿佛看到爸爸帶著眾鄉親來我家里打地鋪的熱鬧景象。 很久以后,我遭到幾個知道此事的朋友的嘲笑和戲謔,他們認為一向標榜清高的我,為了一套房子竟至行文如此肉麻,是一個地道的俗人。俗不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當時我快樂得直蹦高。 不久之后,機關停止了福利分房,剛剛進入我們司的一個姓魏的師妹只能購買經濟適用房。2003年左右,魏師妹買了一套西三旗的房子,需要20萬。20萬啊,剛剛畢業的人,從哪里一下子拿出20萬來?我當時很為她擔心,覺得她上了這個城市的當。 三 轉眼到2010年,我的外甥從我曾經就讀的那所大學畢業了。他說:“舅舅,我決心進入七環以內你那個叫作京的城。” 我說:“歡迎。只是舅舅除了煽情術,教不了你什么。”他說不用,他有一顆強大的心。 畢業前夕,他仍在按照自己一直以來的慣性及父母、鄰里的期待塑造自己,其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要去大機關,依據是,主流才能入流。 接下來,在世界上最難的“國考”及艱難的就業環境面前,他幾經挫敗,不但進不了機關,反而面臨返鄉的窘境。 隨著離校日期的逼近,“強大的心”終于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我知道這座城市給他的教育已經足夠,于是決定施以援手,托熟人的關系,幫他進入了一家國有上市公司。 留京之后,他面臨的環境是現實而殘酷的。家里提供不了經濟援助,女朋友家境也一般,但女朋友堅持說,沒有房子不結婚。 同時,在他的內心深處,他還沒有放棄從政的想法,總是覺得在企業工作比較邊緣化。 他跟我說:“舅舅,你們那時候多幸福啊,沒有開豪車上班的同事,最牛的男生也只可能比你多一雙耐克鞋。1993年,西三環還是沙子路。1998年,西三環以西還是平房。2000年,燕莎的商品房才賣到每平方米1萬元。” 四 看著他無處安放的心靈,我給他講起了孟學農《心在哪里安放》那首詩和1995年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那時我上大二,獲得了公費去香港參觀學習的機會。那時香港還沒回歸祖國,我卻可以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機會難得,大家都在興奮地購物。當別的學生在買隨身聽、美食甜點的時候,我只是在女人街上花掉我所帶的全部250塊錢的大半買了3件T恤。 回來后,我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窮”怎樣變“富”》,以當時學得的社會學上“資源交換理論”來說明一個人可以很窮,但你仍然可以變得“富有”,就是你身上必須具有其他人所需要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你的志向、堅毅、才氣、能力、愛心、專業、趣味等等,而唯有這些才是你在這個社會進行交往的“資本”,更是你走向幸福的起點。 于是,我告訴我的外甥: 第一,原來是主流才能入流,現在可能是非主流才能入流。當前是個多元化力量崛起的時代,展現人生價值未必要去從政。 第二,這個城市就是你的起點,盡快忘記家鄉那些期待的眼神,會讓你更加真實而從容。 第三,工作之后的5——8年,你會進入真正的“社會大學”。(www.lz13.cn)在哪里工作本質上差異并不大,關鍵是把個人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上去,否則就會在35歲之后陷入人生全面的被動。 第四,經濟上的困難是暫時的,這個城市讓你留下,就會給你安身立命的資本,但人生總是“期權支付”的模式,“奮斗在前、收獲在后”是通常的人生軌道,既然沒有成為“富二代”,就要有成為“富一代”的決心。 五 后來,外甥的狀態逐漸變得穩定而堅毅,天天堅持鍛煉身體,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考上了雖有些泛濫卻代表處于學習狀態的在職MBA,工作上也表現得很出色。 今年的某一天,外甥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舅舅,我要報告你一個好消息,我買房了,在燕郊!” 今年的某一天,我與魏師妹一起吃飯,她已經是機關的副處長了,雖然月入只有5000塊錢,但是她仍然活得風姿綽約,顯然,并沒有因為上班遠而影響到自己的容顏;她雖然權力不大,級別不高,卻是家庭幸福。這些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昂揚的正能量。 今年的某一天,我回學校參加畢業16周年慶。看著年輕的學弟學妹,我心中頓生羨慕之情。想到自己一臉滄桑、幾多白發和終已逝去的青春,都不好意思在海棠花前與他們合影了。與花合影,是需要勇氣的,我知道,這勇氣屬于他們這些“未來者”。 是的,未來者!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起點,都必將走向舞台的中央,所以,只要有真正強大的內心,就沒有必要擔心未來。我不想告訴他們關于這個城市的真相,因為年輕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我那無處安放的悲傷 人生的起跑線在哪里? 我們的青春哪里去了?分頁:123
ACC711CEV55CE